2019年12月15日下午两点,由文学院团委、威尼斯人 团委联合主办的跨学科写作教学的本土化:认识、路径与思考讲座于独墅湖校区二期文综楼1002-2203教室举行。此次讲座的主题是“跨学科写作教学的本土化:认识、路径与思考”,由江苏省运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朱庆国老师为同学们进行讲解。
朱老师以讲座题目为引,开篇阐释了“跨学科写作”的概念,并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跨学科写作的渊源、命名及界定,国外跨学科写作教学的理念和经验,跨学科写作教学本土实践的缘起和路径以及跨学科写作教学本土实践的问题及思考。
朱老师在向同学们介绍跨学科写作的渊源、命名及界定时,引用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诗句,表明我国古代诗歌涉及天文地理、风俗人情,可以说是最早的朴素的跨学科写作实践的源头。而跨学科写作教学这种写作方式的兴起,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高等教育界掀起的一场写作教学改革运动。
跨学科写作教学本土实践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朱老师认为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跨学科写作”这一理念。他提出要落实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跨学科学习”的要求,并在教学研究中设定跨学科写作思维模块,优化教材写作专题,开辟适合学生需要的可操作的跨学科写作教学的路径和模式。在此过程中,既要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也要充分结合本土实情进行改革创新。当然,跨学科写作教学本土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难题,但朱老师也给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应对之策。如协作教学意识的增强、课堂教学形态的重构、互动主体多元化等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此次讲座,朱老师以切身的教学体悟讲述了如何在不同学科的交叉中进行跨学科写作教学,并介绍了自己力求组建写作教学共同体,创设合作、探究的写作环境,开拓写作课程界域的主张,令在座的同学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