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女学的现代转型
——记2017年蕙兰菁英班《国学智慧》课程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2017年10月27日下午13:30,威尼斯人 “蕙兰菁英班”第一节《国学智慧》课程在文综楼1002-2205进行,由余同元老师进行讲授。
余同元老师向蕙兰菁英班的学员们介绍了此次课程的主题是“中国传统女学的现代转型”,分为传统女学的经典文献、中国传统女学内容与特点、传统女学的现代转型等三个部分。
首先,余同元老师用“中国之人,生齿繁昌,心思灵巧,女范虽肃,女学多疏” (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和“是以三百五篇之训,勤勤于母仪;七十后学之记,眷眷于胎教” (梁启超《倡设女学堂启》)两句话引出女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备受重视的地位。紧接着,老师通过列举、简介《女诫》、《女论语》、《女孝经》、《内训》、《女范》、《闺范》、《女教遗规》、《宝女所问经》、《列女传》等中国历代女学者有关女性研究的著作来向学员们展示中国传统女学的精华。
接着,余同元老师引说“西方上帝造人论”与中国“元气生成论”进行类比,让学员们思考中西方对于生命的看法以及“男人”“女人”的观念是如何产生的。在同学们积极作答后,老师总结到,西方秉持“世界末日论”观点,而中国秉持“元气生成论”“气化生命说”观点,解释道,中国人认为,“元气“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主张“有无相生”,清气上升而为天,“天”即是“阳”,“阳”即代表雄性,即是“父”;浊气下沉而为“地”,“地”即是“阴”,“阴”即代表雌性,即是“母”;阴阳相汇即生万物,继而引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老师向学员们介绍,西方观念中,女人是用男人的肋骨造出的,因而在西方传统观念中,女人是附属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人”与“女人”是“天母地”“天施地育”的关系。女性所扮演的角色是“母亲”“妻子”“女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要求因而是“良母”“贤妻”“孝女”。接下来,余同元老师通过个人经历向学员们介绍了“男女有别”与“男女分工论”,“女性生存论、发展论与修养论”。
最后,余同元老师通过举李贽提倡男女平等思想、袁枚女性解放说、《金瓶梅》、《牡丹亭》、《红楼梦》、《镜花缘》几个例子介绍传统女学的发展过程,借梁启超“欲强国必先兴女学”来介绍现代新女学的兴起,简要介绍了现代女学与后现代女学的发展现状及主张。最后作结,成就女性价值的根本出路在于回归生命信仰,追求生命不朽,将理想变成智慧,实现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双重融合。
通讯人:王钰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