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田野调查环节教学
时间: 2018-04-25  作者:   浏览次数: 743
 

2018418日下午,王晗老师带领15级历史系师范本科班进行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田野调查环节的教学工作,在苏州市档案局和阊门及其周边地区有序展开。下午1330分,王晗老师带队首先来到了苏州市档案局。档案局副局长沈慧瑛研究员为同学们做了细致而深入的报告。沈副局长首先介绍了苏州市档案局的历史、目前该馆的馆藏情况、档案数字化情况和基本的查档方法。

沈副局长对“吴门珍档”展馆进行了逐一介绍。在“吴门珍档”展馆的介绍过程中,沈副局长重点介绍了宋至民国时期苏州城市地图的演变过程、明清时期苏州地方士绅的谱系研究、清末民初的市民公社运动、苏州商会情况、民国时期市政筹备处对于当时苏州的城市规划、苏州城市街道的具体实施以及苏州大学前身东吴大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整个档案馆的学习过程一共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同学们在听讲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如何利用历史档案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还掌握到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苏州最近500年的城市发展脉络。这样的考察活动有助于同学们在进行近现代史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的有效展开。

下午15点,王晗老师率队来到了田野调查的工作点阊门。第一个考察点是阊门北码头,王晗老师讲述了北码头在明清时期运河发展史上的功能和作用,同时讲述了在该地点的GPS定位问题。通过王老师的讲述和指引,同学们在北码头的桥面上可以眺望山塘河、上塘河、南濠、北濠和中市河,将之与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五龙汇阊”盛景描述相结合。

第二个考察点是探桥。王晗老师讲述了探桥的历史地名由来、地名学的相关理论和如何使用GPS准确记录桥下中市河的河水流速、桥梁的高程、经纬度、桥面相对高度和桥面面积等基础工作。

第三个考察点是阊门遗址。王晗老师讲述了明清时期阊门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阊门及其周边街区的毁弃和重建工作、阊门遗址附近的碑刻记录等情况以及使用GPS如何对阊门城门的定位工作。

 

 

第四个考察点是泰伯庙。王晗老师讲述了泰伯庙在明清时期阊门地区商贸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在宗教场所等历史建筑群进行实地调查和GPS定位工作。

第五个考察点是包衙前雷允上私宅和西中市雷允上药店。王晗老师讲述了历史时期不同人群在不同地域(乡村或城市)的行为半径问题(生活半径和生产半径),继而利用GPS定位方法来测量雷氏后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行为半径。

第六个考察点是专诸巷市民公社时期所修建的源源泉。王晗老师讲述了清末民初时期的市民公社及其市政行为对当时城市发展的贡献。此外,王老师还指导同学们如何对苏州城区的井开展调查工作,包括井的形制、大小、井内水质、目前使用情况、井体及周边的字迹残留物。

 

 

整个阊门及其周边地区的考察工作持续到下午1740分结束。通过此次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田野调查环节,同学们初步掌握了如何利用手持GPS在历史城市街区查找、定位历史遗迹工作。同时,同学们也初步了解了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城市发展史上在我国乃至世界的作用和地位,进而学习到了作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在日新月异的新世纪如何发挥历史学“有用于世”的作用。